中新网青海民和12月31日电 题:“包工头”变“猪大王” 青海民和土族汉子的转型创业路
在民和县官亭镇赵木川村后山,一处饲养场里的上百只猪仔撒欢哼唧着。饲养场主人斗存子英一边向猪槽添料,一边细心打量着每头猪仔的健康状况。
很难想像,这位身着防护服精心喂食的土族汉子曾是一位“包工头”,现在转型搞饲养的他被村里人称为“猪大王”。
20年前,斗存子英成婚后在离家不远的积石峡水电站建造工地干木匠活。刚到工地时,他对木匠、钢筋工等一无所知,仅仅跟着木匠师傅干些体力活。那时,他一边挣着每月1200元的小工薪酬,一边学习图纸、木匠、钢筋工等技能活。
2010年,积石峡水电站竣工,斗存子英不只攒了些钱,还学得了一手修建技能。接下来的七八年,他带领近20名同乡组成一个施工队,在民和、玉树等地承包些民房修建及小型工程。
“包工程一年下来自己能挣10万元,一同去的同乡也能有4万元到8万元的收入。”斗存子英说,其时干修建活的确能赚钱,但也有危险。他在西藏的一栋楼房施工时受了伤,住了三个月院后,他便有了转行的主意。
加之母亲患病卧床不起,斗存子英便脱离修建施工工地,回家一边照顾母亲,一边揣摩做点啥。思来想去,终究决议养猪。
他瞅准村后山里的一块荒芜山洼,在得到当地有关部门赞同后,注册建立合作社,拿出自己多年的积储,加上银行贷款等修建了1600平方米的饲养暖棚,购进40头能繁母猪、2头种公猪,开端走上饲养工业路。
“尽管对养猪养羊的事儿并不生疏,但面临规划化饲养,我还真是个外行人。”斗存子英说,因自己不明白技能,就聘请了一位养猪技能员,还雇了当地3名务工大众,盼着能有个“开门红”。
2020年3月,饲养场正式投产,当年8月产出猪仔400多头,次年4月育肥成体重120公斤左右的标猪出栏。由于多种原因,第一年不只没有迎来“开门红”,反倒亏了本。
初次创业失利对他冲击很大。“那几天夜里没有打盹,满脑子都是养猪的事儿,持续养与不养的两种想法在脑海里重复磕碰。”斗存子英说,“不养,第一年的数十万元亏本就打了水漂,假如持续养,或许还有翻身的时机。”
之后,斗存子英和妻子一边自学饲养、防疫技能,一边探索实践。母猪产仔、猪槽添料、健康检查、猪舍清洁、如期防疫每一个环节、每一项作业,都亲身上手。假如遇上夜里母猪产仔,他们要折腾到清晨三四点。
两年后,斗存子英硬是把自己从养猪“外行人”逼成了行家里手。2023年,40头母猪产猪仔400多头,加之使用饲养暖棚周边的闲暇荒坡荒地散养了上百只土鸡,出栏收入27万元。
合理斗存子英斗志满满时,2023年12月18日突发的积石山地震影响到民和,他的家乡因而成为C级危房,饲养暖棚墙体开裂,饲养受到影响。
“地震发生后,我依托党和政府给的5.8万元灾后康复重建资金,修理加固了受损住宅。县上处理了3万元的棚圈修理加固补助资金,还为饲养场修正接通了自来水,本年7月饲养场就一切正常了。”斗存子英说。
2024年,他一边忙灾后重建,一边扩展饲养规划,能繁母猪从原有40头添加至82头,选留质量好的后备母猪30头。到11月底已出栏500多头猪、800多只散养土鸡,收入30多万元。
“到下一年2月份还有150头猪要出栏,现在只盼着能卖个好价钱。”斗存子英期望满满,下一年他想把能繁母猪规划扩展到120头,力求年出栏猪1200头以上。(完)
依据《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办法》,到2027年,广东将聚集制作、教育、养老等范畴,打造500个以上使用场景,显着提高各行各业劳动生产率。
当天竞赛的项目是蒙古马30公里耐力赛,参赛马匹均为身高不高于1.45米的蒙古马,冠军将取得3万块钱奖赏。
12月26日,在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一花馍店内,面点师傅们用面粉、果蔬汁、鸡蛋和牛奶等食材,精心制作出一系列包含“蛇年”吉利涵义的花馍。
昨日,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积水潭医院得悉,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将于12月29日正式运营。现在,该工程已确认进入作业设备调试及院内模仿运转阶段。
步行15分钟就可以很好的满意各类日子需求的“一刻钟日子圈”在北京正遍地开花。在北京市海淀区,这个“日子圈”开端乘AI之势晋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