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
2025年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特别报道|山乡丰年之丰收账

文章发布日期:2025-09-23 19:18:37  来源:bob游戏平台

  辣椒采收虽近尾声,梁静仍然清晨即起。她一边电话联系当天前来采摘的工人,一边将连夜烘干的辣椒装袋打包,等待装车发往遵义城区。

  从小跟随父亲种植辣椒,梁静说,她最喜欢的颜色就是辣椒红。今年是个丰收年,梁静家近800平方米的“豪宅”里,堆满了等待销售的干辣椒。

  “这些是供应给上海‘上上签’火锅连锁店的,每个月固定发货200公斤。”“这边小袋精装的是老客户订的,他们拿来当礼品送人。”“那些大袋装的,要发往遵义城区批发商业市场……”梁静如数家珍。

  梁静今年种植110亩“遵辣”系列辣椒,亩产鲜椒近2000公斤,比去年增产250公斤,亩产值达1.2万元。若将鲜椒烘干,每亩可得干椒约250公斤,每公斤能卖近40元,亩产值同样稳定在1万元左右。干椒耐储存,可实现全年错峰销售,收益更有保障。这笔丰收账算下来,每亩增收1000多元,这也让梁静家辣椒收入首次跨进“百万阵营”。

  “这可是我种辣椒30多年来收入最高的一年!”梁静兴奋地说。她把这份成功归功于三个因素:品种优质、技术先进和政府扶持。

  梁静父辈种植传统辣椒品种时,同一块地不能连作,必须轮茬休耕。传统播种方式导致出苗不齐,还需要人工间苗,加上除草等工序,人力成本很高。那时每亩鲜椒收成不到500公斤,种十来亩辣椒收入也只有千元左右。

  这些年来,随着“遵辣”系列品种的推广和漂浮育苗、覆膜种植等技术的普及,辣椒产量一年比一年高,人力成本越来越低,梁静家的辣椒也越种越多。

  “品种好,加上全程有技术指导,病虫害和烂果都少,产量自然上来了。”她算了一笔账:机械化耕地一亩120元,比人工便宜一半多;辣椒苗按成本价供应,薄膜、化肥还有政府补贴。“产量增、成本降,收入当然大幅度提高。”

  这颗小小的红辣椒,不仅点亮了梁静一家的生活,更串联起遵义200万亩辣椒基地、5万椒农的致富希望。一条红色产业链,正从黔北大地辐射全国。

  中午时分,虾子镇中国辣椒城里人声鼎沸,工人们忙着将堆积如山的辣椒装袋上车,一辆辆大货车整装待发。这座被誉为“辣椒华尔街”的市场,日均交易量高达8000吨。

  从父亲手中接过“衣钵”,并成立贵州满天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,“辣二代”石永松一边在西南三省发展辣椒种植基地,一边从事辣椒贸易。

  “公司平均每天要从中国辣椒城发3车共45吨辣椒到重庆观音桥批发商业市场。”石永松说。现在他又多了一个身份——重庆市小面协会副会长,“遵义辣椒香辣兼优,20多万家重庆小面馆都是用的我们的辣椒。”

  市场与田间靠运输牵线。随着生意越做越大,石永松每年投入运费近200万元,并吸纳8名专职司机加入这条“红色供应链”。石应奇就是这里面之一。

  跟着石永松运输了近20年辣椒,石应奇挣钱的“家什”从6.8米10吨的老货车,换到了9.6米15吨有空调、带冰箱的厢式货车。“以前跑重庆一趟一车1500元,一周才一趟;现在一趟2000元,两天一个来回,光这一项月纯收入就有1.2万元。”石应奇说。

  遵义辣椒的增收账更在深加工环节实现跃升。在贵州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4个车间内,16条生产线有序运转。鲜椒经清洗、切割、烘干、炒制、灌装等工序,变身为香辣诱人的辣椒制品。

  “鲜辣椒每斤3元左右,做成泡椒、辣椒面、油辣椒等辣椒制品,附加值提高了三倍到五倍。”贵州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营销中心客户部经理鞠保鑫说,公司每年要消耗2万吨鲜椒、3000吨干椒,生产180多个品种的辣椒制品。

  今年上半年,在向越南、英国出口瓶装的香脆椒和泡椒后,贵州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最近又推出辣椒零食——元气辣脆包,深得年轻人的喜爱。

  “我们根据区域需要、客户的真实需求研发产品,产值每年都在增加,2024年实现产值2.5亿元,今年有望突破3亿元。”鞠保鑫说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贵州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在全省发展30多万亩辣椒基地,以保底价收购辣椒,既保证原料质量,也让种植户吃上“定心丸”。

  从田间幼苗到餐桌上的美味,一颗遵义辣椒串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,实现价值倍增。据统计,2024年遵义辣椒产业综合产值就超过200亿元,这条“红色链条”正在为慢慢的变多的人带来红火日子。

  我是黔东南州三穗县兴绿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。作为三穗鸭产业中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,今年我们又迎来了丰收年。

  翻开今年的丰收账,每一笔都写满了坚持与回报:孵化销售鸭苗237万只,实现盈利收入735万元;与17家代养户合作,销售肉鸭37.71万只,产值达1870万元,目前存栏还有9.7万只;销售种蛋280万枚,营收560万元,种鸭存栏4.73万只;销售青年鸭16.42万只,创收590万元。

  三穗鸭是我国四大名鸭之一,拥有六百多年养殖历史。在我们占地1.5万平方米的养殖基地里,从孵化、养殖,到加工、销售,基本完整展现了鸭子从破壳到成品的全过程。

  同时,基地配备仿生养殖场、多间孵化与脱温车间、40台智能孵化机,并率先引进“笼养鸭”技术,真正的完成“水禽旱养、蛋鸭笼养”。配套的皮蛋加工厂、熟食车间、有机肥厂和污水处理系统,让我们走出一条资源循环、全链发展的新路径。我们坚信,只要持续努力奋斗,三穗鸭的品牌一定会慢慢的响亮,农民朋友的丰收账,也一定会慢慢的厚实。

  我是黔南州福泉市马场坪街道小堡村党支部副书记。今年,咱们村的合作社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,让我们发展村集体经济更有底气。

  今年,小堡村种植1300多亩水稻。为保障颗粒归仓,合作社提前对接周边的农机专业合作社,统筹调配收割机集中作业,还组织党员志愿者帮缺劳力农户搬粮、晒谷。

  村里合作社的增收账清楚明了:预计平均亩产可达500公斤,按照当前市场行情报价估算,每公斤稻谷价格约为3元,每亩产值可达1500元,预计总产值可达180万元以上。同时,村里采用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运营模式,村合作社帮助村民采收、售卖等,刨去种子、农资、人力成本,村民每亩能有600余元纯收益。村民罗启贵也在算账。他说,收割机比人工节省一半成本,而且一小会儿就收了十几袋,十分省力。

  小堡村今年的增收账明细,还在继续书写。眼下水稻刚收完,合作社已着手组织农户种油菜,让土地“不空闲”,村民收入“不断档”。

  我是贵州掌上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,也是毕节市威宁自治县红菜薹产业发展协会的会长。

  2014年,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,到湖北一位同学家里做客,第一次吃到了红菜薹,当时的感觉是这东西真好吃,一问价格还挺贵。2019年,威宁自治县提倡全力发展蔬菜产业。我突然想起自己曾经吃过的红菜薹,再联想到家乡适合发展高山冷凉蔬菜的地理气候优势,于是决定返回威宁种红菜薹。

  我们公司今年种植红菜薹800亩左右,从8月开始陆续进入采收期,将持续到11月底。我们的产品畅销湖北、湖南、四川等省份蔬菜批发商业市场。按照目前的行情,红菜薹亩产值在1万元以上,总产值预计突破800万元。

  如今,威宁红菜薹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,覆盖34个乡镇(街道)。我们协会已吸纳公司、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120余家,共同在种植技术、品种筛选和种植模式等方面做探索和创新。

  2019年,我在外务工的时候,听说家乡“关岭牛”声名鹊起,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扶持养牛的优惠政策。乘着这股东风,我回到故乡关岭自治县新铺镇,并修建以我名字命名的“高斯波养殖场”。

  起初,我只引进了20头关岭牛。没想到市场反响热烈,很快便供不应求。于是,我走遍关岭,精选优质牛源,将养殖规模逐步扩大到100头左右。

  每天,我都会给牛群固定的时间,让它们能自由活动、沐浴阳光。在喂养方面,我坚持用自家种植的皇竹草、玉米秆等为原料,保证营养均衡。目前,牛棚里大部分是繁殖的小牛,从小牛到出栏大约需要九个月。也有部分四百斤左右的“半大牛”,大约四个月便可出栏。

  我的客户群主要是安顺市的餐饮企业及屠宰场。不久前,养殖场迎来了今年最大一笔订单,十几头牛销往关岭屠宰场。今年以来,养殖场已出栏40余头牛。除去成本,已有20万元左右进账。如今,我在买牛、养牛和卖牛之间忙碌,乐此不疲。放牛、割草、喂食、检查牛棚………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,构成了充实而幸福的每一天。

Copyright © 2018 bob游戏平台 京ICP备19004069号-1